可以這樣買房,為何不能這樣買股票?

  一個朋友說起自己最近買了一間房,他住台北卻買在南部,不禁一問:準備搬往南部居住?只見他對我搖搖頭,表示自己打算投資用。

  他興致勃勃分享房子是預售屋,雖然售價高於目前行情,地點偏僻荒涼,但週邊空地除了有高鐵站,另外政府已規劃土地用途,有學校、公園還有大型購物商城等,生活機能建置完整,而且從建商開始蓋房,到他下訂付頭款,每坪實際房價已漲一成,預計等房子完工,可漲到三成以上,獲利相當可觀~

  隨著話題聊到股票,近期台股台積電很搶手,但朋友又跟我搖手說:以前台積電從10塊漲到100塊後,他就不敢碰了,現在都來到快500塊更不敢!

試問:如果該公司基本面好、資金面豐厚、有好的進場點,為何不賺上一波?

他說:不了,價錢太高,嚇人!

  忍不住皺眉…又是一個標準的散戶心態。“價格”好像一個過不去的坎,只要看到股價飆到某個高位階,小散就又愛又怕,礙於股價超過自己預期的高價,多數人最終選擇放棄。

  反觀[為什麼房價也偏高,卻敢買?]如果像朋友說的那樣,周邊用地都已有規劃,未來機能健全,房價肯定會漲,那股票為什麼不行?如果一間企業的所屬產業正要蓬勃發展,且組織結構完整/財務狀態健全/獲利穩定攀升等,股價為何不能像房價那樣有更成長的空間呢?

  記得之前余博有幫大家做年報和半年報的體檢分析,裡面其中一張表,是用本益比估值法計算該股的高/低檔及合理價的位階,對粉絲們來說非常好用,可以依大家依賴的“價格”來評斷進場的風險性,我個人也很喜歡。

  但,大家有個盲點,就是財報是一季公告一次,而每次的數據會影響高低檔價的位階!基本面健全的公司,每季公告的財報數據會越來越漂亮,相對它的股價也會不斷創新高,所以不是看過一次年報或半年報,就可以夠用一輩子了!

  就像這檔範例,之前一路都保持偏低價位的中遠海控,當它一路上漲超過你的預期,還敢買嗎?我知道大部分的散戶是既想追又怕追,好不容易決定追高,卻被兩三根黑K嚇跑!結果賣掉後又繼續漲,然後開始糾結要不要再追…,如此迂迴的情緒在你心裡交戰幾百回了呢?

  投資其實真的不用這麼累,這次的初階課程,余博會幫學員們將財務概念打好底,到進階時,就教大家我做財報總體檢的邏輯觀念及運用方式,讓你學完之後,再也不會錯過股價狠衝的大黑馬!

  我曾說過,投資要看的是價值,而不是價錢。你願意為了投資一間房子去做功課,去觀察周邊建設、未來發展狀態,那為何不願意為了投資股票來學習呢?而且股票不但門檻比買房低,獲利也比賣房快速,不是嗎?!

  身為余博的粉絲們,不要被過往的操作模式和觀念看法給綁架,必須逐漸將自己的投資水平提升到法人的境界,才能在股海裡撈到肥美的鮮魚!

余博小叮嚀:單一的思考模式容易失誤,法人的思考模式讓你致富,聰明的你會懂得如何選擇。

返回頂端